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布衣之家

退一步,也许就能海阔天空.....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孙过庭及其《书谱》【原创】  

2010-11-13 09:36:20|  分类: 书法领悟(一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苍云 - 布衣之人 - 布衣之家孙过庭(646~691),唐高宗、武则天时人,官至右卫胄曹参军、率府录事参军。他出身寒微,在“志学之年”,就留心翰墨,专精极虑达二十余年。他“四十见君,”做了“率府录事参军”的小官,因操守高洁,“遭谗慝之议”而丢官。归家后抱病潜心研究书法,撰写书论,贫病交困,暴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。唐高宗曾谓“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、献”。唐初大诗人陈子昂说“元常(钟繇)既殁,墨妙不传,君之遗翰,旷代同仙”。把他比为三国时的大书家钟繇,可见孙过庭在唐初就很受推重。

孙过庭的籍贯,可谓众说纷纭。孙过庭大约于公元六九七年去世。生活在唐玄宗天宝至唐代宗大历四年(约公元742-769)年间的窦蒙在《述书赋注》中称其为富阳(今杭州西南部)人。生活于唐玄宗开元初年至代宗大历初年(约公元713-766)年间的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则云:孙虔礼字过庭,陈留(今河南开封)人。他在《书谱》中自称“吴郡孙过庭”,应该是江苏苏州人。就是说至少是孙过庭在他“四十见君”之前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定居并生活在江苏吴郡。依常规而论,孙过庭的籍贯,在唐初大诗人陈子昂(约公元661~公元702),为他而作的《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》和《魏率府孙录事文》中应该有所记载,但陈氏对《孙君墓志铭》应该重笔铭刻的孙君籍贯,却只字未提,对孙氏本人“吴郡孙过庭”的称谓也未加可否。这只能说明孙过庭的籍贯或出身另有隐情,致使陈氏对孙过庭的籍贯“讳而不便直言”

    孙过庭的书法,上追“二王”,旁采章草,融二者为一体,并出之己意,笔笔规范,极具法度,有魏晋遗风。唐张怀瓘《书断》云:“草书宪章二王,工于用笔,隽拔刚断,尚异好奇,凌越险阻,功用少而天才有余,真行之书亚于草矣。”宋米芾《书史》评其:“过庭草书《书谱》,甚有右军法。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,此乃过庭法。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,皆孙笔也。凡唐草得二王法,无出其右。”唯唐代的窦暨在《述书赋》里说孙氏的草书有“闾阎(凡夫俗子)之风,千纸一类,一字万同”。这种说法受到了后世学者的反驳。宋代的王诜说:“虔礼(孙过庭)草书专学二王。郭仲微所藏《千文》,笔势遒劲,虽觉不甚飘逸,然比之永师(智永)所作,则过庭已为奔放矣。而窦暨谓过庭之书千纸一类,一字万同,余固已深疑此语,既而复获此书,研究之久,视其兴合之作,当不减王家父子。至其纵任优游之处,仍造于疏,此又非众所能知也。”清朱履贞《书学捷要》也说:“惟孙虔礼草书《书谱》,全法右军,而三千七百馀言,一气贯注,笔致具存,实为草书至宝。”“独窦暨贬曰凡草闾阎之类。”然“《书谱》浓润圆熟,几在山阴(王羲之)堂室。后复纵放,有渴猊游龙之势。细玩之,则所谓一字万同者,美碧之微瑕,故不能掩也。”这些分析与评价要比窦暨全面、中肯得多。千百年来,《书谱》博得了众多书家的赞叹和推崇,其中以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大家孙承泽说得最为公允,他说:“唐初诸人无一人不摹右军,然皆有蹊径可寻。孙虔礼之《书谱》,天真潇洒,掉臂独行,无意求合,而无不宛合,此有唐第一妙腕”。

孙过庭的《书谱》墨迹本,书于垂拱三年(687),武后时作,草书,纸本。纵27.2厘米,横898.24厘米。每纸16至18行不等,每行8至12字,共351行。唯装裱多次,中间已有断失。宋代以后所传,仅见三千七百余言

《四库总目提要》认为,因“过庭自称,”《书谱》“撰为六篇,分为两卷,此本乃止一篇,”故“疑全书巳佚,传流真迹,仅存其总序之文。”就是说现存孙过庭手迹,仅仅是《书谱》的“总序”而非正文。《百度百科》有网友认为“本(上)卷为「序」,宋元明时分为两卷,入严嵩之手时,装为一卷。下卷为「谱」,作者生前未能完成。”伊夫认为,以上两说仅仅是“推测”而已,无以为信。近人朱建新先生考证,“北宋以前论书者所称引,无一语出于今传本之外,而论文亦首尾完具,无以复加,故推证应为原文全篇。唯装裱多次,中间已有断失”,仅此而已。伊夫推崇朱建新先生之说,并将在此基础上按伊夫对《书谱》的领会,解读《书谱》

 

《书谱》特别推崇汉魏的“钟张之绝”和晋末的“ 二王之妙”,并不厌其烦的对其作了详尽的论述。而对“肇自轩辕”的“ 六文之作,”和“始于嬴政”的“ 八体之兴,”及其“龙蛇云露之流,龟鹤花英之类,”却一笔带过。对于自汉魏到唐初的“善书者”,孙氏认为,有的“徒彰史牒”,有的“空著缣缃”,有的“藉甚不渝,人亡业显,”有的“凭附增价,身谢道衰”。有的虽“遗迹见存,自标先后,”却难入孙氏法眼,“无俟抑扬。”对于自汉魏到唐初的“论书者”及其著述,孙氏认为“或重述旧章,了不殊于既往;或苟兴新说,竟无益于将来;徒使繁者弥繁,阙者仍阙。”不过是“希风叙妙,”“诡辞异说”而已。纵观孙氏所论,几乎涵盖了自轩辕至唐初的所有书家,书作,“论书者”及其论述,是当之无愧,名副其实的《书谱》。


附    《伊夫解读书谱(上)》系列博文目录:

   

 孙过庭及其《书谱》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一

“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”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二

功定礼乐 妙拟神仙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三

【原创】导向与截流”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四

除繁去滥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五

情动形言 意先笔后”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六

得鱼获兔 何恡筌蹄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七

语过其分,实累枢机——伊夫解读《书谱》之八       

孙过庭《书谱》都说了些什么?——伊夫解读书谱之九


茶道——篆书资料集锦 - 布衣之人 - 布衣之家
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77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